教牧书籍

基督教神学(二)

时间:2010-6-9 16:23:42  作者:不详  来源:网络  查看:1285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第一章 人之至善  人之至善就是神,仅靠物质世界不能满足人神,唯独神才是人之至善。在一般的意义上,我们可以说神乃是他一切受造之物的至善。因为神是万物的创造者与支持者,一切生命的来源,众善的根基。一切受造之物每时每刻的生存皆本于他,他是独一、永远与无所不在者。  但至善的观念往往包括着受造者本身也承认并享有的善良思想。当然,在无生气的、非理性的受造物就不是这样。无生气的东西只是存在而已,毫无生存的原则。其他受造之物,如植物本身有生存的原则,但无任何知觉。动物在本身内有生存的原则,此外尚有知觉,但

第一章 人之至善

  人之至善就是神,仅靠物质世界不能满足人神,唯独神才是人之至善。在一般的意义上,我们可以说神乃是他一切受造之物的至善。因为神是万物的创造者与支持者,一切生命的来源,众善的根基。一切受造之物每时每刻的生存皆本于他,他是独一、永远与无所不在者。
  但至善的观念往往包括着受造者本身也承认并享有的善良思想。当然,在无生气的、非理性的受造物就不是这样。无生气的东西只是存在而已,毫无生存的原则。其他受造之物,如植物本身有生存的原则,但无任何知觉。动物在本身内有生存的原则,此外尚有知觉,但这种知觉只限于可见的、外在的知觉而已。它们所知道的只是属世的,而非属天的;它们知觉实际的、快乐的、有用的东西,但它们对于真实的、善良的与美化的却毫无见解;它们有一种感知上的感觉与欲望,因此它们也得到感知上的满足,但却无法了解属灵的事。
  至于人,情形就完全不同了。人从起初就是按照神的形像和样式造的,这种由神而来的根源并属神的关系是永远不能抹除或毁坏的。虽然因为人犯罪的缘故,失掉了神形像中的知识、仁义与圣洁的荣耀属性,但在他里面仍有受造时所赋予他之神形像的“一点点残存部分”;就这一点,不但足以表明他是犯罪远离神,也证明他从前受造的光荣,并继续不断地提醒他是属于神的,并他属天的命运。
  在人整个生命与活动中一切的思想、工作,足以显明他是神的受造者,物质界所提供给他的一切都不能满足他。人仅管是一个属物质界的人,但他也超越此现世的范围而达于超自然的
境界。他的脚虽然站在地上,但是他却抬起头来注目上方。他对有形的、属世的事物有所知觉
,但他也觉知无形与永世的事物。他有属世的、觉知的与暂时的欲望,但他也有属天的、属
灵的与永远福气的盼望。人有知觉与感知上的认识,动物也有。但他赋有知识理性,能叫他的思想远超于知觉界以上,而提升到非物质的思想界与永远观念的境界。人的思想与知识虽然仅限于他的头脑,但在其本质上却完全是属灵的活动,远超于眼所能见,手所能摸的事物。由于此种思想,他与不能见、不能摸的境界建立了关系,但这种关系乃是实际的,比属世的关系更加实际。他所追求的并非实际的现实,乃是属灵的真理,就是永远且不可灭没的真理。他的理解只有在此绝对属神的真理上才找到安息之处。
  同样,人与动物一样也有感知上的欲望,需要吃喝、光与空气、工作与休息,为了物质上的生存,他必须依赖这整个世界。但在此水平以上,他有一意志在导引他的理性与良心达于较高的善境。令人喜悦以及有用的事物固然在其本身有价值,但不能使人心满意足;人需要并寻
求的良善是非因环境而成为良善的,乃是本身即为善良的、不改变的、属灵的、永远的善良。
而且他的心意惟有在此至高、绝对、属神的善良中才找到安息。
  根据圣经,人的理性与心意是在人心中有其根源的。关于心,箴言书的著者说必须特别保守,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(箴4:23)。甚至从生物学方面来说,人的心也是血液循环的根源与推动力,所以在属灵与道德方面来说,人的心是高尚生活的根源,是我们自我意识
的所在,与神交往,守神律法的源头。简言之,心是我们全部属灵与道德性的根源。因此,我们一切理性的与决志的生活都是由心开始,并受心的控制。
  我们从传道书3:11节得知,神已将永生安置在人心中。神造万物,各按其时成为美好,所以历史的全部或部分都与神之心意相符,并彰显他计划的荣耀。神将人放在这世界当中,并在人心中定下时间,以致他不能在外部、有形的世界中永远存留下去,乃是要寻求并晓得神在自然与历史暂时行程中的永远旨意。
  此种渴望神及人心中所安置的永恒次序是不可争议的事实,那就是说凡属乎这世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满足人。他是一个有感知的、属世的、有限的与必朽的人,但他还是被那永远的所
吸引,并为要得到那永远的事物竭力追求。人要是得到妻子、儿女、房屋、田产、财宝与一切的产业,甚至全世界,而失丧灵魂,有什么益处呢(太16:26)?因为全世界也抵不上一个人灵魂的价值。没有一个富足人是能够赎他弟兄的灵魂,并将赎价给神;因为灵魂的价值极高,是任何受造之人所无法达成的(诗49:7-9)。
  科学、哲学、艺术、道德都不是满足人的最高善良实际上,有许多人可能接受此道理,只是牵涉到感受上的愿望与属世的财富。他们承认这些东西不能满足人,并与他的高尚目标不符。但是当所谓理想的价值——如科学、艺术、文化、为社会服务——进入他心中的时候,他的判断就十分不同。这一切事情都是属这世界的,圣经上说这些事情都要过去(约壹2:17)。
  科学、知识、学问,的确是美好的恩赐,从众光之父那里赐下来的,因此受到特别重视。
当保罗称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为愚拙(林前3:19)时,他警告人对哲学的倾心(西2:8),人心中所存的是虚伪的智慧,是不承认神在一般与特殊启示中的神的智慧(林前1:21),并在一切的思念上成为虚妄(罗1:21)。但在别的地方,保罗与圣经都非常高举知识与智慧。因为全部圣经都坚称惟独神是智慧,他对自己与万物都有全备的知识,他凭
智慧建立了世界,他使教会认识他诸般的丰盛,圣灵就是智慧的灵,得知神百般的智慧,所积蓄的一切智慧都藏在他里面(箴3:19; 罗11:33; 林前2:10; 弗3:
10; 西2:3)。因此,从圣经的角度看,对于智慧绝不能评价过低,也不能蔑视哲学。
反之,智慧强如财富,一切令人羡慕的都无法与智慧相比(箴3:11);智慧是从神来的恩赐,他乃是智慧的神(箴2:6与撒上2:3)。但圣经所要求的知识,是敬畏耶和华乃知识的开端(箴1:7)。当知识与以上所说的原则脱节时,知识可能仍是知识,但却逐渐退化至属世的知识领域中,在神看来乃是愚拙。任何科学、哲学或知识,以为它本身可以自立自足,而在其假定上将神排除,这就使得凡靠赖这种知识的人堕为虚幻。
  这一点很容易明了。因为,第一,科学或哲学其本身总有一些特性,只是人智慧的一小部分。因此,知识所能提供的——因为它的特殊性与有限性——永远不能满足每个人被造时深远
的需要。
  第二,哲学经过一段腐败时期之后,又进入一个复兴阶段时,总是有一特殊与夸张的期待。此时哲学是生存在希望中,藉着不断地努力研究渴望能解决世界的难题。但在此方兴未艾的气氛之余,那古老的幻灭又重新出现了。难题不但没有解决,反而愈研究困难愈与时俱增。似乎一切均足以证明的新奥秘,结果一切的知识均证实为悲惨与失望,人又踏入迷途之中,生命又成为奇妙莫测。
  第三,应记得哲学或科学不能满足人心。因为知识没有德性,没有道德基础,反而在罪人手中成为思想并犯大罪的工具,充满各样知识的头脑就为邪恶的心效劳。使徒保罗说:“我若
有先知讲道之能,也明白各样的奥秘,各样的知识;……却没有爱,我就算不得什么。”(
林前13:2)论到艺术也是如此。艺术也是神的恩赐,正如主自己不仅是真理与圣洁,他也是荣耀,并在他所作的一切工作上传扬他圣名的荣美,所以他也藉着圣灵以智慧、知识在各样作品上装备艺术家(出31:3; 35:31)。因此,艺术乃是证明人有天才、有工作的能力;此能力在性质上是属灵的,并表现他内心的渴慕、高尚的理念,以及他未得满足的渴望和谐的表现。
  此外,艺术在其作品上唤起一理想的新世界,使世界上的纷扰得到和谐。这样,在此堕落的世界中,智慧人所无法见到的荣美,却在艺术家的眼中重被发现。因为艺术为我们绘制高过
现实的图画,对人生是一大安慰,将我们的心灵从惊异中提起,并以盼望与喜乐充满我们的
心。
  艺术虽然有许多成就,但所享受的美只是在幻象方面。在理想与实际之间的鸿沟,艺术无法填补。它不能将彼处的异象变成此处的现今世界。它把遥远迦南美地的荣耀指给我们,但却
不能引我们进入那更美之地成为该地的公民。艺术的成就很多,但并非一切。艺术并非是至
圣的、至尊的,并非是人唯一的宗教、唯一的救赎之法。艺术不能赎罪,它不能洗除我们的
罪污,也不能在我们生命的忧愁中擦去我们的眼泪。
  至于文化、文明、人道、社交生活,不拘人们称它为什么,都不能称为人至高的良善。无疑,我们今日可以说在人道方面有某些程度的进步。当我们把往日贫病、受苦、绝望、孤儿寡妇、神智不正常以及囚犯,与今日对以上各等人的待遇相比较时,我们当然要为之欢喜而感谢。但同时这世界却又表显出如此可怕的罪恶,贪爱钱财、好色淫荡、荒宴醉酒以及亵渎等等不一而足的景象,令人发指,到底现今的世界是进步或是退步。有时我们乐观,但不久我们又被迫坠于悲观失望的深渊中。
  不管怎样,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:如果服务人类、爱邻舍不在神的律法上扎根,就失去了能力与它的性格。毕竟,爱邻舍并非是从人心里自动发出来的自我证明的事,它乃是一种行动,一种需要很大意志力的服事,并且时常要与自我关心与自私等强大力量相对抗。而且,这种爱邻舍往往从邻舍本身上也得不到多少的鼓励(意思是说,有时邻舍会令人爱不下去)
。人们多半不是那么可爱,爱邻舍只是根据神的律法,并使这律法存在我们心中,另一方面
乐意按照神的诫命而过正直生活的时候,我们才能真心地爱邻舍。
人心如果不在神里面是得不到安息的因此,在结束时我们要重温奥古斯丁的话:“人心是为神而造,如果人心不在神里面找到安息,它是永远不会安息的。”所有的人实在都在寻求神,正如奥古斯丁所说的,但是他们却不按正当方法,也不在正当场所寻求他,他们是在下面求,而神却是高高在上。他们是在地上寻求,但神却是在天上。他们是远远的寻求,而神却近在咫尺。他们在金钱、产业、名誉、权势、情欲上寻求神,而神却是在高处、圣洁之处才被寻见,他与忧伤懊悔的心同居,(赛57:15)。他们寻求神,或者可以揣摩而得(徒17:27)。他们寻求神,同时他们也逃避神。他们对于神的道路毫无兴趣,然而他们还不能离开神。他们觉得被神所吸引,而同时又被神所排斥。
  正如巴斯噶(Pascal)所指出的,这里面含有人生最伟大之处与最愁苦之处。他渴慕真理,反而受自然的愚弄。他希求安息,自己反而一再地投向心理上的分歧。他热望天上的永福,反而恋慕今生暂时的欢乐。他寻求神,却在受造物中丧失自己。他本是儿子,反而在异地漂流,以放猪为生,以豆荚充饥。他离弃活水的泉源,却为自己凿出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(耶
2:13)。他好象饥饿的人,梦中吃饭,醒了仍觉腹空;或象口渴的人,梦中喝水,醒了仍觉发昏,心中想喝(赛29:8)。
  科学无法解决存在人里面的矛盾。科学能计算人的伟大,却不能计算人的愁苦,人知道自己的愁苦,而将自己的伟大撕得粉碎。人用科学将自己举的太高,也摔的太重,因为科学不理
解他是从神而来的,也不知道他堕落的深重。但圣经对于二者知之甚详,并对人发亮光;人的
矛盾圣经可以调和,云雾得以澄清,隐昧不明之事可以得到启发。人是个谜,只有在神里面可以得到解答。

相关评论
评论者:      验证码:  点击获取验证码